技术改造与处理针对此破碎机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严格控制破碎机入料粒度,在皮带机的转载点(即入料口)加设一道筛网,防止超大物料进入破碎机;滚筒内提升板、导流板损坏后,为防止物料直接砸向大梁,利用自制的防砸板临时补充,再行更换;采用循环法,每3天紧固两排大梁螺栓,以保证大梁螺栓联接稳固。在筛网与大梁之间加设一层橡胶垫,起到消振、减少筛网与大梁之间的挤压力,保护大梁不受损坏。2)破碎机滚筒安装中心角生产厂家都已确定,运行中观察发现提升板、导流板的数量及安装角度对破碎机的破碎与筛分影响很大。经多次试验,采用12提升板或者导流板安装角适当加大,可以增加物料轴向移动速度,减少物料跌落次数,减少导流板、提升板的损坏,但破碎率较低。要做到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相对降低提升板、导流板的损耗,只有改变原导流板、提升板的数量及布局。原布局为提升板87块、导流板24块,改为提升板51块、导流板增加为63块,安装角调整22.5,运行效果良好。3)选择性破碎机既要完成煤矸破碎,又要达到筛分指标,缺一不可。原机出厂时,提升板、导流板采用均匀布置,使用中发现:入料量大时,破碎能力小,筛分效果好;入料量小时,破碎能力大,筛分效果差。为此,我们把整个滚筒划分为前后两个半段:前半段(入料段)多布置提升板,增加煤矸跌落次数,使破碎任务在前半段完成;后半段多布置导流板,提高筛分能力。这样使物料破碎区筛分区明确,保证先破碎后筛分,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物料在滚筒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导流板、提升板的损耗。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