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造前设备的运行状况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仿苏制造的国产**代口锅炉。炉膛截面尺寸,燃烧器中心至炉膛出口,前墙布置三只旋流式原为双蜗壳型燃烧器,二侧墙各布置台马弗炉。
减温器布置于过热器前,制粉系统为中储仓干燥剂送粉,当开磨时,一次风率约为,锅炉运行时马弗炉煤粉喷嘴常备运行,以稳定燃烧,燃烧器出口有黑龙,着火滞后,火焰上抬,燃烧稳定性差,特别是煤质变化时,燃烧不稳定,易灭火,与此同时水冷壁结渣,炉膛出口堆渣和出口烟温偏高,过热器超温,影响锅炉正常运行,迫使负荷降至以下,当煤挥发分在以下,即灭火,一的情况下,未燃烧碳损失达。
一煤粉燃烧器原理、特点及设计数据燃烧器原理普华中心专利产品一煤粉燃烧器。一次风通过蜗壳产生旋流,在燃烧器内起到煤粉贴边浓缩作用,并产生中心气流卷吸,二次风通过多个喷嘴射出的束状气流,在燃烧器喷口内腔形成中心回流区和内腔内端突扩处形成外回流区,燃烧器内独特的气流场使燃烧工况的组织已起始于燃烧有色冶金节能器喷口之内。
三次风的高速射出形成强的旋流,使一次、二次风混合强烈,混合实验表明,在*外排二次风喷口区域段混合很充分,从燃烧器喷口射出的气流已减弱,气流呈砂角左右稳定的锥角扩展,在炉膛内形成烛形火焰区。
燃烧器的特点该燃烧器具有燃烧强烈和稳定、火焰集中、燃烧器内不结焦的优点,且在一次风管道中设有调风阀门,用于调节一次风量大小,以便适用不同挥发份煤质的着火燃烧需要。若着火过于提前,可开大一次风门,使一次风量大,来推迟着火,当燃用贫煤时,关小一次风门,尽可能使着火提前,且二、三次风排管的风量安装档板,以便单独调节,起到调整稳定燃烧器的空气动力场。
喷燃器设计数据为了有利于燃烧贫煤的试验,在设计燃烧器时引人了折衷煤种,设计煤种和考虑煤种以重量1:1掺烧的混合煤。单台燃烧器有关的主要参数。燃烧器的热态实验长铝热力厂曾在194年对1“炉3”喷燃器作过PW,一I型燃烧器的热态试验,记录测绘了其火焰温度场,且对其相邻的2、4“轴向叶片可调旋流式燃烧器作了同样的火焰温度场。
轴向叶片旋流燃烧器火焰温度场比较、可以看出PW一I型燃烧器,燃烧快,火焰温度高,火焰短,火焰区域温度梯度大,使炉锅炉喷燃系统的改造.改造技术措施依据211一75/39型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图纸,经现场测量商讨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改造的目标,并对其制粉系统、汽水系统进行设计核算,并向着80八负荷目标,提出如下主要改造技术措施,并采用国家科委推荐的普华中心专利产品PW一149型煤粉燃烧器。
设计说明根据热力厂燃煤实际情况,本次改造设计校核煤质如所示。改造后的炉膛冷态动力场试验198年1月12日利用1炉大修机会,实施了改造方案,改造完毕后测得冷态动力场试验。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燃烧器出口处气流的回流区深人燃烧器内,与燃烧器的冷态空气动力场相吻合。
各燃烧器射出的气流充满炉膛截面,各气流无互相干扰,炉膛贴壁处气流上升速度为0.6-1.5耐s,根据经验,贴壁处气流速度<2耐S,不会产生火焰冲墙,可防止壁面结渣,炉膛中间部位,燃烧器射出气流仍维持一定速度,这对炉膛充满度和保证燃烧后期混合是有利的。由此可以看到,l爪一I型燃烧器采用两侧墙对冲布置,其炉内气流工况是良好的。
结论(1)采用PW一I型燃烧器,对煤的适应能力强,且燃烧稳定,火焰强度高,燃烧充分。该燃烧器作为***科技重点推广项目,具有稳燃节能的作用,值得其它锅炉或类似热电厂推广应用。(2)该燃烧器两侧对冲布置,很好地匹配了炉膛,实践证明,此项PW一149型燃烧器的应用,提高了锅炉出力和效率,由1“炉改造的技术经验分析说明:1”炉改造投资为150万元,而经济效益为274.5万元/a,改造投资可以半年内得到回收。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