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逐渐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暴露世纪第三次创业的焦作矿了种种弊端。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权力过份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忽视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就企业本身来说,企业只知道按上级计划组织生产,完成任务,至于产品的市场情况,质量情况,效益情况等等都不去关心。
企业的这种单纯的生产型性质就是由统供统销的统包形式形成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却被忽略了,企业完全处于服从和被动状态,企业毫无生机和活力。我矿在统包的体制下,生产不计成本,经营不求效益,到年,武钢内部核算我矿连续年亏损,累计达万元。
多种经营求生存的第二次创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春风吹人了焦作矿,我们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理论,认识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针对我矿严重亏损和资源枯竭的客观实际,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我们正确提出了焦作矿经济发展实现“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即“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产品,向多产品转变由生产低级的耐火原料向生产高档耐火材料转变由矿山型向工厂型转变。”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焦作矿来说,虽然在生产经营中举步为艰,难以为继。
但是,经过认真的分析,仍然有自己的优势。优势就是潜力,优势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焦作矿所在地有各种耐火材料的资源优势,同时本身是一个老矿山,有一定的物资基础条件。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武钢公司和国内市场中有许多产品我们都能干。
于是,从年起,我们利用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开发了各类水泥,浇注料,铁矾土等产品。
我们跑市场,抓信息,搞开发,向公司借款,自筹资金,相继建成了碳化硅厂,形成了年生产能力和深加工能力建成了制品厂,形成了年耐材制品的生产能力建成了炉料厂,形成了年万散状耐火材料的生产能力建成了增涡厂,形成了年的生产能力。我们还利用我矿人力资源多,组建了余华寺分矿,形成了年产万铁矿石的生产能力。
产品由原来的个发展到十几个、几十个品种,碳化硅还形成了系列产品满足磨料磨具,耐火材料和脱氧剂三大用途需要。产品市场开辟了公司、国内、国际碳化硅曾出口三个市场,产品档次能部分满足炼钢炼铁,有色冶炼,陶瓷行业等高新技术的要求。在粘土资源枯竭,粘土产品随着武钢一炼钢厂“平改转”而被淘汰的情况下,焦作矿仍然能生存下来,靠得就是多种经营。
焦作矿的第二次创业,求得了焦作矿的生存,这是因为年为生产熟料的硬质粘土采区全部闭坑,年月为生产软质粘土采区全部闭坑,为此,焦作矿的采矿全部消失。因熟料外运不出了,竖窑全部停产,从此熟料加工消失。武钢一炼钢厂“平改转”的实现,结束了使用粘土流钢砖的历史,粘土产品被淘汰。这样,世纪年代建成的武钢粘土矿,从资源粘土,生产手段采矿、媛烧,产品市场一炼钢用流钢砖全部消失。
与建矿初期的**次创业相比,多种经营促进了焦作矿经济发展,在矿业公司现行政策条件下,维持了焦作矿的生存,所以这是焦作矿人的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实现的第二次创业。没有第二次创业,就没有现在的焦作矿。焦作矿第二次创业的实践证明,改革是推动焦作矿人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提出了实现“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走多种经营的道路发展焦作矿经济的方针。
这样,就为第二次创业解决了方针、目标和方法问题。第二,通过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学习和改革的实践,广大职工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初步树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市场观念,商品观念,质量信誉观念,开发观念,效益观念等等。
懂得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表现的舞台,企业必须走向市场,去占领市场份额,去求得生存空间。从而明确了产品是走向市场的主体用户是走向市场的基础信息是走向市场的桥梁质量、信誉是走向市场的钥匙技术、物资是走向市场的实力效益是走向市场的目的人才是走向市场的核心。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