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磨,单台磨机磨损后期粉磨能力为452t/h;基于燃料采用南方无烟煤的情况,烧成系统采用了日本Taiheiyo公司的RSP分解炉及5级预热器技术,配置由5m×74m的回转窑及德国CP公司的HE9-1445R/1449R推动篦式冷却机,篦床有效面积为139m2。合同要求整个烧成系统的产量达6000t/d;水泥包装采用了4台德国HAVER八嘴回转式包装机。
(3)水泥制成系统体量大,配置全。水泥粉磨系统配置了5套由1400×800辊压机和由4.2m×13m球磨机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每套系统的粉磨能力为150t/h;水泥储存采用10个直径18m的减压库,总储量为15万t;水泥发运设置了汽车散装和袋装系统,火车散装和袋装系统。
(4)总图布置清晰合理。原料、辅料、燃料的储存均化均采用长形有盖的预均化堆场,平行布置;原燃料处理区、烧成系统区、水泥制成区各自集中布置,同时又兼顾预留了二期及余热发电的连接位置及布置场地。总图布置功能区布置紧凑,清晰合理。
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即精细设计,在遵循合同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对概预算和初步设计方案精打细算,优化完善。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南京院充分发挥各专业在设计上的技术优势,针对一期的初步设计方案,各专业间相互沟通合作,对工程的整体方案和主要子项的方案再进行了优化设计。针对工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加强与业主的交流沟通,兼顾业主和总承包商的利益,力求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掌握一个“度”,寻找平衡点,做到了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生产运行可靠,检修维护安全便利,厂容环保整洁。
总体布置上,根据龙尾山石灰石矿区山势陡峭的特点,两台石灰石破碎机的间距确定为25m,将两个破碎车间的厂房合二为一进行设计布局,共用一台检修行车及辅助设施;黏土破碎和砂岩破碎布置在厂区平地,采取抬高厂区内局部标高的方法(即抬高卸料斗台段标高),尽量降低输送廊地坑的深度。
工艺布置上,加强与设备厂家的联系,准确了解破碎机*大起吊单件的重量并选择合适吨位的检修设备,为结构专业能尽量准确核算破碎车间柱梁的规格创造条件。
10个直径18m的水泥库分两列布置,库底采用斜槽输送,设计人员仔细核算每个水泥库的储量,在不增加库顶标高的情况下,将库底板设计成不同的高度。这虽然增加了各专业设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但既保证了合同中10个库总储量15万t的要求,又达到了节省投资的目的。结构地勘钻孔深度要求方面,综合考虑了各建筑物的体型及荷载,初勘所揭示的各土(岩)层情况,场地平整前后的地形地貌情况等各种因素,按需要分别给出了每一个孔的编号及不同的钻孔深度数值,为精细设计创造了条件。
加强设计管理,保证合同执行的完整性(1)执行项目例会制度。有效的设计管理是确保设计工作按计划履约的关键,为确保一期工程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对项目中遇到的难点及疑点进行研讨,群策群力寻求解决*佳方案,落实具体实施部门,并在下一次会议时检查落实情况。对需要与业主进行交流沟通的问题或困难,则由相关部门将研讨的结果转递给业主。这种项目例会的形式,有效地保证了设计工作的高效顺利推进。
(2)在对外出图流程上,加强图纸管理。一是对版号及日期等一些细节问题也加以重视;二是由设总负责蓝图图纸的晒印发放;三是每月定期对出图量进行统计并及时通知现场,确保到现场用于施工的图纸具**性及准确性。
(3)加强与业主和各合作方的沟通。重视与业主之间的传真来往和及时处理;重视与LOESCHE立磨、CP冷却机、RSP预热器及分解炉等设备厂家的技术联络及邮件及时回应;密切与水泥粉磨系统分包商台湾仕敏公司的设计联系,保证各自设计供货范围的清晰明确。
(4)重视每月完成设计工程量的统计、分析及下月计划的安排。每月定期对已完成的工程设计工作量进行统计,对工程设计进度进行分析,提出下月的设计计划;并及时汇总至项目经理编制工程月报提交给公司,以便于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这方面工作的进行,可使设计部、采购部、现场项目部三方对各自的工作有所了解,便于协调配合;使专业负责人、设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要求,使工作更有计划性。
这方面工作由项目设计部牵头,经认真筹划于2005年6月就制定了手册编写计划和技术培训作业计划,在相关生产所和采购部的共同配合下,收集整理资料,于2005年10月份完成了设计手册、设备手册、安装、操作维护手册的编写工作。同时设计部还认真编写了相关的培训教材,并于2005年12月对业主的50多名员工进行了培训,从而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要求,保证了合同执行的完整性。
生产运行情况一期两条6000t/d熟料生产线自调试、试生产以来,在公司、南京院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其烧成系统、生料磨系统、煤磨系统、包装系统等均已达产达标,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并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公司和南京院双方对A线烧成系统进行的热工标定数据为:投料量为457.250t/h时,熟料产量为6901t/d,超过了设计产量的15.01%(该窑设计产量为60t/d),从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烧成系统统产量能够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在60t/d以上。
正是因为物料在管道中的高度分散,才能获得如此高的传热效率,物料在管道中的高度分散,也为主料、辅料的混合均匀提供了条件。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