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如果我们不切实将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抓起来,那么,预计一二十年后,我们也将碰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一些问题,个别路面混凝土的密实度较差。在北方高寒地区,引气剂尚未大量使用,潜伏着抗冻严重不足的问题。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尚处在研究阶段,无疑它必须应用现代混凝土材料科学技术和方法。需要研究线性和非线性的二维断裂力学判据,作为混凝土路面设计的补充。此项研究应解决的问题有建立二维断裂力学的试验方法和手段。解决二维断裂情况下大应变低周疲劳断裂破坏准则,用以提出混凝土道路基础允许的不均匀变形的控制指标大应变低周疲劳强度以及目前基层状况下疲劳破坏的周次,用以评价早期混凝土路面断裂状况和维修期限。我们认为在热天施工时,应当在桥涵处、水平弯道两头和纵坡的变坡点设胀缝,其余以不设为妥。
研究路面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湿度线胀系数,降低线胀系数Β研究混凝土板的传热特性,减少板的温度坡差,以便有可能延长混凝土路面的缩缝间距,减少缩缝的数量,那么,就有可既减少缩缝破坏的数量,又提高了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性。混凝土路面胀缝工作缝的传荷能力毕竟有限,而且传荷能力随使用时间越来越差。从表面上看,缝角混凝土的破坏以冲碎形式居多。设法提高接缝混凝土或整个混凝土板的冲击韧性,提高抗冲击能力,是延缓接缝冲碎破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研究路面混凝土,我们应当认识到Δ水是任何一种道路的头号敌人。路基和基层的水份过大往往是道路提早破坏的主要诱因。它将造成道路承载力严重下降,引起翻浆、卿泥、不均匀沉降、路面断裂等破坏。长期以来,为适应投资的控制,我国道路工程界对水是头号敌人的认识往往不足。按照过去低级公路的排水观点设置高等级公路的排水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是不行的。
特别在我国南方多雨和暴雨地区,显得更加突出。对此,我们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对道路排水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对全国路况和使用年限认真地进行一次调查的话,就会发现我国道路能使用到设计年限的不多。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排水不足,迫使道路长期处于极为不利的水份过饱和状态,严重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与国外的道路排水设施相比,我国的道路排水设施远远不足。现在应当是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从调查全国的暴雨强度入手,建立为公路工程排水设计服务的暴雨区划图。修改现有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能力,提高道路工程抗洪、防暴雨标准。这个设计频率对我国许多暴雨强度较大的地区,可能太大,应当在暴雨调查的基础上,适当减小路基洪水设计频率。提高路基排水设施的杭洪标准。增加基层和桥台等结构物的暗管、透水排水设施。这个排水设计重现期明显偏小。不少地方的道路暴雨水毁相当严重。应当根据各地的暴雨情况适当加大。当然,提高道路工程排水设计标准,肯定增加道路工程的建设费用。但是,如果这项工程投资的增加,确实能够使我国的各种道路工程达到应有的设计寿命、延长有效使用期限的话,那么,这种工程投资的增加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应该的、不可缺少的。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