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特征矿区矿体由银山寨、陈家楼、细毛山三个岩体构成,岩体总体走向345°,平面上呈一拉长的“品”字形,其出露形态虽基本相似、但也各有其特点。
银山寨岩体:位于矿区北部,出露长1336m,宽140~314m、平均250m,面积为0.23km2,地表呈现出不对称的透镜状,总体走向336°,倾向北东,倾角40~85°,西陡东缓、沿倾向逐渐变缓特征,呈一缓角度的楔形向东插的趋势。岩体以40号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形态规则,围岩俘虏体较少;南段岩体基底总的向东倾斜,呈波状起伏,局部呈一盆状,经深部钻探证实,在30号线与62号线之间,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基底隆起带,把岩体南部分为东浅西深的两个凹陷,造成岩体底板的突坳不平。
基底的这种变化是影响岩体南段剖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陈家楼岩体:位于矿区西南部,中部为第四系隔开,岩体长650m,*宽332m,面积0.093km2,呈一北宽南窄纺锤状。经钻探证实,岩体*深仅88.8m.
细毛王岩体:位于矿区东南部,东西被围岩分为两枝,使岩体呈一工字形,东枝长610m,宽200m;西枝长506m,宽140m,面积0.074km2。经钻探证实,地表被围岩分开部分在深部为一整体,两枝岩体产状相向倾斜呈一盆状。
矿体围岩矿体顶、底板主要为红安群七角山组**岩段,在矿体与七角山组**岩段之间常有厚2~10m的菱镁滑石矿分布;矿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围岩岩性以白云石英片岩为主,在其上部分布有大量榴闪岩。
矿体内夹石发育程度一般,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产状与围岩片理产状一致,其类型主要有三种:①红安群七角山组白云石英片岩;②菱镁滑石岩;③榴闪岩。以(含)白云石英片岩夹石为主,且规模一般较大,走向、倾向延伸长度一般大于100m,厚度一般3~10m,局部可达20余m;菱镁滑石岩夹石、榴闪岩夹石较少,走向、倾向延伸均小于50m,厚度3~5m.
矿石特征矿石类型根据矿石物质组分、蚀变特征,矿区内矿石主要有蛇纹石化纯橄岩、蛇纹石化辉橄岩、叶蛇纹岩等三种类型。
蛇纹石化纯橄岩:分布于矿体中部,约占矿石总量的70%,矿物成分由叶蛇纹石和纤维蛇纹石组成,含有少量的镁绿泥石、滑石、菱镁矿、磁铁矿、铬铁矿、铬尖晶石等矿物,局部见有少量残余橄榄石。
蛇纹石化辉橄岩:主要分布在蛇纹石化纯橄岩的两侧,或呈异离体产于其中,二者无明显界线,该岩石约占矿石总量的20%,矿物成分主要由蛇纹石组成,含少量的滑石、镁绿泥石、菱镁矿、透闪石和磁铁矿,局部可见橄榄石残晶及假象。叶蛇纹岩:常与前二种岩石紧密伴生,约占矿石总量的10%.矿物成分主要为叶蛇纹石,含量达95%以上,其次为纤维蛇纹石、利蛇纹石、菱镁矿、滑石、磁铁矿等。
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现状20世纪70年代本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时,曾进行过制钙镁磷肥的土法试验,即将本矿区蛇纹岩与磷矿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焦炭于炼铁炉中冶炼,矿石熔化混合反应后出炉,用水淬法得到绿色玻璃状钙镁磷肥颗粒及副产品高磷镍铁,两者分离良好,前者含可溶磷13%以上,符合钙镁磷肥国家标准要求;对高磷镍铁用氨浸法提取镍,其浸出率在85%以;从而得出了本区蛇纹岩除制钙镁磷肥外、从中回收金属镍亦是完全可行的结论。由于湖北省各钙镁磷肥生产企业多用白云岩为原料,故该矿山没有作为生产钙镁磷肥的原料被开发利用。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