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生产组织采装环节生产组织。为在采装环节上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伊敏露天矿经过不断总结并对电铲采掘工作制订了详细的规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电铲司机的岗位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电铲满斗率,发挥挖掘潜力;(2)电铲采装的物料块度*大不得超过1.8m×1.2m×1.0m,避免卡块影响设备运转;发现可能损坏设备的异物时,立即停机汇报并积极处理;(3)破碎机受料斗正前方高度*低,电铲要保证从破碎机受料斗的正前方上料,以防洒料砸梯子;(4)电铲采掘标高按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开切口位置及长度按采掘指令单给定参数严格执行;(5)根据冬季环境特点,加强作业准备,冻顶要做犁松处理;(6)做好疏干废井标示,防止铁器进入破碎机;(7)做好运行记录等。
半连续系统生产组织。半连续系统处于转载、运输的重要环节上。由于是串联系统,因此系统各个单元都要保证工作正常,需要有严格的运行制度。
(1)做好接班检查工作。每次接班后,如果系统处于停运状态,要对设备做细致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或处理;如遇运行交接,无法完成班检项目的,仔细阅读交班记录,上报问题或等待作业命令。
(2)控制刮板速度。自移式破碎机根据上部流程对流量的要求,适时调整刮板速度。
(3)破碎机司机、A型转载机司机和料斗车司机随时观察受料口的入料粒度,以防砸、碰坏设备、卡块和影响刮板运行。
(4)破碎机司机、A型转载机司机和料斗车司机随时观察卸料皮带运转情况和卸料口,发现皮带跑偏或卸料口洒料严重,立即调整。
(5)控制对位时间。需对位时,破碎机司机、A型转载机司机和料斗车司机听从地面监护人员指挥,积极配合,并与电铲做好协调,每次对位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
(6)班中餐及交接班。由半连续系统直供外运快速装车系统时,破碎机司机就餐由地面人员送到破碎机司机室;破碎机与电铲交接班同步进行。
(7)加强责任区卫生清扫工作,制定了严格的煤尘卫生清扫管理制度,防止火患和保证设备清洁。
(8)做好运行记录等。
系统移设组织半连续系统完成一个移设周期内的工作面采掘后,工作面胶带机、头站和B型转载机将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移设。移设工作是下一循环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保障,也是充分发挥系统效率,降低非作业时间的重要环节。伊敏露天矿经过近3年的生产实践,已经总结出来一套完整的机道设计、施工和移设的合理程序。
移设流程组织(1)纯移设时间。移设的所有工作全在白天进行,夏季需要2.5d,冬季需要3.5d.
(2)机道准备。机道的标高由技术管理部门根据采矿位置负责设计并验收,生产部门负责组织施工。
(3)移设方案和移设进度计划的制定、审批。
(4)移设流程。①移设需要的设备(履带车、移设机等)到达工作现场。②头站横梁的拆卸、工作面机架的拆出、头站和尾站地锚的解除、工作面皮带涨紧松开、破碎机和A车的退出、B转的移动。③1.7km的工作面胶带机移设,此部分为全部移设工作的重点,在移设机架过程中,新地锚坑的准备、头站的移动同步进行,并且首先到位完成。④在机架调直、调平过程中,头站、尾站地锚固定、B转的对位(包括与端帮M40漏斗车的对位)、头站拆除机架和横梁的安装、头站和B转的电缆连接等同时进行。⑤电铲、破碎机、A车连接、对位。⑥系统试运。
移设人员组织移设工作开始前,成立移设工作小组,以加强对移设过程的组织领导。各平整设备、移设设备需齐备完好,现场场地符合设计要求,移设前进行移设方案的学习,各技术指标、安全措施对操作人员具体交底,全部掌握后实施。
工作面胶带机移设方法移设方法为单幅单向,平行移设。
①首先将电缆车走到距离机尾300m位置,使用履带车将机头站向目标方向移动10m.两台移设机前后布置(间距不小于6m)以0.75m的步距由头站向尾站方向逐步将机头与电缆车部分移设到采矿工程
②将电缆车沿曲线向机头方向走到直线位置,两台移设机将电缆车至机尾部分以0.75m的步距逐渐向目标方向移设10m,机尾使用一台胶轮推土机向目标方向拖拽。
③反复重复上述步骤,逐渐将胶带机整体移设到位。
移设方法改进上述移设方法的缺点是:(1)移设效率低。由于电缆料斗车往复行走量较大,且*大行走速度仅为12mm/min,且冬季由于减速机润滑油粘度增大和电缆柔性降低,电缆料斗车的行走速度更低(去年冬季约5mm/min),增加了移设时间。
(2)由于电缆料斗车压位,移设过程中电缆料斗车处易出现铁道折断或出现“S弯”造成返工。
移设方法改进:胶带机与漏斗车分开移设。为消除电缆料斗车行走对移设效率的影响,伊敏露天矿自行设计制造了电缆料斗车驮运滑橇,将电缆料斗车置于滑橇上,用2台D10R推土机牵引滑橇,使电缆料斗车与工作面胶带机的移设同步进行。这种移设方法彻底消除了原移设方法的缺点,同时,大大提高了移设效率,夏季移设效率提高30%.冬季可提高移设效率50%.改进后的移设方法。
运行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统计时间63d,共计90720min.统计结果显示:气候影响时间2830min;M12(即后续系统)影响时间28175min;日检时间4050min;半连续系统本身原因影响时间6306min;系统移设占用时间8160min;电铲原因影响时间4075min;其它影响时间4026min;总运行时间为34098min,各种影响时间的百分比。
因素分析半连续系统就设备构成是一个典型的串联系统,为了使整个工艺系统达到应有的可靠度,则要求各工艺环节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如果暂不考虑半连续工艺系统中的采掘环节,即不考虑电铲,则剩下的系统就构成了连续系统。理论认为,连续系统在生产期中,设备的故障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这一结论通过对现场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皮尔逊Χ2法得以验证。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θ=14.39.可靠度函数:R(t)=et/θ=e-t/14.39。通过公式可以简单的看出,可靠度函数是一个减函数。即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的可靠度在不断降低。但如果能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加大,那么在相同的运行时间内,系统的可靠度也就会提升。为提高系统的可靠度,需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设备运行、停运期间,安排运行人员定时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2)严格执行现场对职交接制度;(3)运行人员检查、记录设备缺陷并检修人员及时消缺;(4)提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工作水平及业务能力;(5)加强串联环节联系,尤其对下游环节及时沟通等。
煤层赋存条件变化根据地质资料显示,在煤推进过程中煤层底板发育不稳定,导致工作面胶带机提升角度加大。加之存在采区转向问题,半连续工作线将会急剧缩短,将会对系统效率的发挥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合理布置系统工作线方向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经验总结
(1)设备能力匹配。
(2)组合台阶制约。按照组合台阶构成要素,分为上分台阶、主采台阶和下分台阶。伊敏露天矿半连续系统负责采掘主采台阶和下分台阶,上分台阶由单斗D汽车工艺采掘,并翻卸至端帮半固定破碎系统。上分台阶的推进速度需快于或与下部半连续系统的推进速度同步,否则将阻碍下部台阶的推进。
当出现上部台阶阻碍下部半连续系统推进时,可采取就地捣货,即单斗D卡车工艺将上分台阶的煤倒运至半连续工艺的主采台阶处翻卸,可达到增加上分台阶推进,延缓主采台阶推进的目的,调解上分台阶推进滞后的矛盾。
当半连续系统移设时间和周期需要调整,例如想错过移设时间的严寒气候或其它原因时,也可通过上部台阶煤量就地捣堆方式转化为下部半连续台阶的采煤量的方式实现。半连续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过和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设备自身的设计和制造缺陷,总体属于系统的缺陷完善性质。曾发生并已处理的缺陷(1)料斗电缆车溜车。当料斗电缆车在4.5%的坡度上工作时,如遇到雨雪天气,驱动轮与钢轨之间摩擦力减小,电缆车发生溜车。解决办法:①安装夹轨器:在料斗电缆车两侧驱动轮处安装液压夹轨器,当料斗电缆车发生溜车时夹轨器动作,将其与钢轨锁死,实现紧急制动的效果。
②安装喷砂装置:在料斗电缆车接近轨道部位加装喷砂装置,通过向轨道喷洒石英砂增大驱动轮与钢轨间的摩擦系数,消除发生溜车的条件。
(2)破碎机受料斗冻粘。冬季煤的湿度较大,当通过受料斗时易产生冻粘,经常清理料斗又影响生产效率。
解决办法:在受料斗外壁安装适当数量的加热板对受料斗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温控装置严格控制加热板的温度。实践证明受料斗安装加热板后未再发生过冻粘问题。
(3)高压供电系统不完善。原设计系统的供电电源由边帮经地埋进入头站,每次移设时需将电缆从电气室拆解下来,工作量较大。另外,电铲电源采取了独立供电系统。
解决办法:供电电缆由B转桥架接入到头站高压进线箱,每次移设工作中高压电缆与B转一起移动,这样既避免了地埋电缆对通车影响又提高了移设工作效率。另外,同时在破碎机上加装高压电源箱,实现为电铲单供电。
(4)电气室过热。系统的头站电气室因大功率变频器长时间运行发热造成室内温度过高,导致电控系统故障,系统停机。
解决办法:在头站电气室变频器上部安装通风机,将多数热量直接排放到室外,并辅助安装大功率空调,对室内进行降温。
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缺陷(1)行走减速机漏油,轮毂缩紧盘安装不到位。
(2)拟在破碎机受料斗下部安装液压支腿,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投料时对破碎机大回装机构的冲击。
(3)冬季工作面皮带及滚筒冻粘。
(4)夏季板式给料机液压系统油温度偏高。
结语半连续生产工艺系统在伊敏露天矿的成功应用,尤其是我国高寒地区的成功应用,对其它露天矿山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在获得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前景是光明的,也极大增强了我国露天采矿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的信心。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