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营模式1.1模式一:水泥企业取得矿山采矿权,并投资组织自采绝大多数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水泥企业、外商独资或控股的专业水泥企业采用这种模式。他们大多经济实力较强、十分注重企业中长远发展,在战略上对矿山高度重视,并将矿山项目列入水泥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尤其是在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更需要优先占有资源。他们依法取得相关资源权证,成立矿山生产部门,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化水泥矿山,即采用俗称的自备矿山自采方式。
(1)主要优点:资源完全由企业控制,从中长期战略上看,企业拥有了资源的自主权,资源成本稳定,基本不受外部市场的影响;矿山自采成本由企业控制,较为稳定;自采能更好地实现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回采率,对国家及企业都非常有利,特别是在矿山资源品位较低或质量波动较大、废弃物排弃量大,或矿山实施了采矿权有偿使用的企业;自采便于实现计划、控制、组织实施与效果的高度统一,确保矿石长期均衡稳定的供应,这为大型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实现优质、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投资并经营好矿山项目,可获取一份不错的利润,同时矿山安全显得更有保障;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2)主要问题:矿山项目门槛较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尤其是项目建设前期,需要出资进行地质勘探和相关权证办理、基建费用、设备投资、预缴相关资源规费等;要有人力资源投入,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矿山开采队伍;要花较多的精力办理相关权证及协调与当地的关系等。
(3)建议:经济实力强、矿山开采环境好、注重企业发展的中大型水泥企业采用这一模式。应特别注重的工作:结合当地资源和市场情况,做好矿山合理规划和设计;着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采环境;注重矿山专业队伍的建设。
1.2模式二:水泥企业取得采矿权,但矿山开采环节委托承包单位投资开采,企业实施全面监管目前,大多数新建或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采用这一模式。他们或因经济实力较弱、或不愿涉足矿山行业,或为了更加突出和做强主业,缩小管理面,采用了这一模式,但同时也注重企业中长远发展,重视矿山资源。对矿山的操作思路为:掌握矿山资源,矿山生产则以能满足水泥生产需求为准,同时力求在安全、成本、质量等各方面做得*好。在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可以说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领了这片市场。水泥企业取得矿山采矿权,通过采用承包开采,企业实施全面控制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和资源实现矿山按规划和要求生产,确保水泥生产需求,也就是采用俗称的自备矿山民采民运方式,但这种方式是有组织按规划和要求实施的,只要相关管理和措施到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前水泥企业原料矿山的运营模式叶小勇(浙江锦龙水泥有限公司,浙江长兴313119)91DDDDDDDDDDDDDDDPage 2DDDDDDDDDDD中国水泥2007.1(1)主要优点:资源完全由企业控制,从中长期战略上看,企业拥有了资源的自主权,资源成本稳定;前期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只需投入地质勘探、采矿权办理和资源规费等相关费用;民采民运能减少企业资金投入(压力),运作得当还可减少与地方的纠纷,使企业更有精力做强主业;若管理得当,亦能提高回采率和入为库矿石质量,并有效降低矿石成本,确保矿石较稳定的供应,接近或达到自采效果。
(2)主要问题:民采民运的开采效果要达到自采水平,企业矿山管理部门和承包单位都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承包开采价格由双方确定,有些甚至受当地(势力)影响,可能价格偏高,影响水泥企业利润;仍需投入一定的精力协调与承包方、当地等的关系;安全保障方面较自采相比会较难控制。
(3)建议:重视矿山,并需控制资源,但自身条件难以支持自采的中大型企业采用。运营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承包单位信誉好,并具有相当的资质和实力;在前期企业应尽量提前处理好可能影响今后开采的各方面问题;企业要特别注重矿山的全面监管工作。
1.3模式三:水泥企业自身没有矿山采矿权,通过民采民运方式采购矿石这些企业不对矿山进行投入,采用协议方式,通过在立项等政策方面帮助矿山开采单位或个人取得采矿权,使之成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稳定供应矿石资源,确保生产所需。
按这一模式运营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较少,一般在以下情况,适宜采用:一是企业资金较为紧张,无力投资申办矿山权证及矿山开采;二是企业发展战略中仅注重中短期运营,或完全属投机和资本运作;三是企业处于资源较为充裕的地区,地方相关政策较为宽松,不必担心资源问题;四是合作伙伴相对可靠、稳定,或是利益共同体。运营中应特别注重两点:致力通过协议等方式,达到间接控制资源目的;在合适时机,分期、分批办理取得矿山权证,以控制一定的资源。
1.4模式四:水泥企业放弃采矿权,通过民采民运方式采购矿石,企业自身没有任何矿山资源适用企业:在少数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水泥企业能够完全通过市场轻易获得质优价廉的资源,同时地方相关政策较为宽松,确没有资源隐患的企业;周边不具有矿山资源,不得已通过市场获得资源的水泥企业;资金极为紧张,无力投资矿山的企业;在发展战略中仅注重中短期利益,而在此期间无较大资源隐患的企业。由于优质资源的紧缺性、国家或地方资源政策(如税费等)的提升,以及对采矿行业的日益规范和结构调整,不建议中、大型水泥企业放弃对矿山资源的必要控制。
2结束语应当说,是当今矿山的社会化市场化和大量矿山过剩的开采能力,促成了水泥矿山各种经营模式的并存和发展。矿山应采用何种模式运营,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矿山资源方面的认识和战略规划,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国家已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呼吁矿山行政主管部门加快实施“上大关小”的矿山政策,进一步调整和规范采矿业,从政策上限制或加快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安全隐患高、资源利用率低、生态治理差的矿山,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规模大、工艺和装备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矿山企业;同时制定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水泥企业全面做好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矿山设计部门和水泥企业对矿山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如何更有效利用资源和恢复生态上多下功夫。
由于运营模式一或模式二更为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利益,所以政府和水泥企业应积极采用。应提醒注意的一点:若充分结合当地各种资源及自身条件,通过占有矿山资源,重视或投资运营并管理好矿山项目,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综合效益及企业中长远稳定发展等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与任何项目一样,矿山项目也需要合理规划、精心运营和精细管理,才能使效益*大化,此外,投资配套的矿山项目,就投资收益和风险而论,其规模效益和收益稳定性等优势明显。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