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造的原因与目的
我厂地处福建中部,烟煤缺乏,而无烟煤资源相对丰富,且两者价较大。1999年配加无烟煤炼焦成功,为我厂带来了巨大效益,成为三钢一项独特的核心技术。此项技术目前处于国内同行业**水平。由于既要符合炼焦工艺需要,又要达到配煤粒度要求,再加上煤本身水分影响,我厂配加无烟煤的量始终得不到提高,一直徘徊在3%~4%之间,成为我厂控制成本的一道瓶颈。因此,提高M P86型破碎机的生产能力,增加无烟煤配入量,成为我厂刻不容缓的技改项目。
该设备自1999年投入使用至这次改造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M P86型超细破碎机是单反击式,锤头正反转使用时的寿命不一样,增加了备件消耗。
( 2)破碎机生产能力达不到新的工艺要求。现有破碎机在煤的水分为9%~12%时,每小时只有4~6 t.目前要求配比为5%~6% ,即每天配无烟煤100~120 t.按每天开机15 h计算,每小时只有大于7. 5 t,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 3)破碎后粒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现有破碎机破碎后的粒度为:≤1 mm85%~92%,≥3 mm1%~2. 5%.在配比提高到5%~6%时,粒度要求为:≤1 mm的占90%~95% ,≥3 mm的要≤1%.
综合以上原因,必须对原有超细破碎机进行彻底改造,以提高破碎机的生产能力和煤的细度。
2改造方案和步骤
2. 1重新设计破碎机的上盖
将原单反击式破碎改为双反击式,以提高锤头的使用寿命。同时设计下部溜槽,改变煤的落料点,减少溜槽积煤。( 1)加大上盖容积,内衬改用合金耐磨板; ( 2)改造下部溜槽煤的落点。
2. 2重新设计、校核破碎机转子的转速
转子转速由1 200转/ min提高到1 480转/ min,以提高破碎动能和煤破碎后的细度。( 1)转轴直径由110 mm提高到130 mm; ( 2)电机功率从55 kW提高到75 kW;( 3)重新设计底座,配置新型减速机; ( 4)更换皮带轮,调整皮带轮与电机的间距。
2. 3提高破碎机的出料能力
采取如下方案: ( 1)提高动筛条的速度,由42转/ min提高到73转/ min; ( 2)将静动筛条减薄,筛条宽度减小5 mm,高度减小20 mm.这样就增加了出料槽数,使槽数由34条增加到43条; ( 3)把原静动筛条间隙4~6 mm增大到6~8 mm.通过以上3项改造,大大提高破碎机的出料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破碎机能力之目的。
2. 4改进原有锤头材质
将原有的45钢材质改为目前较先进的合金锤头,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检修时间。
2. 5对破碎机转子部的转轴进行校验
如所示,转子部分由转轴、外圆盘、内圆盘、隔环、长销轴及锤头组成。外圆盘和内圆盘通过键配合在转轴上。一共有6根长销轴穿过内外圆盘,把锤头固定在各圆盘的中间;锤头可以在长销轴上自由转动。
( 1)轴的扭转强度校核。
根据文献1中P763公式: d 1≥A 3 P/ n查表得:A= 125
P= 75 kW
n= 1 480转/ min代入得: d 1≥46. 5 mm因为设计轴径为d= 130 mm,故转轴扭转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 2)转轴刚度的校核。
查文献2中P321式( 16. 9)得:d≥A 4 P/ n取< > = 0. 3/ mA= 123代入得: d= 58. 4 mm< 130 mm根据文献2中P321式( 16. 8)得:/ l= T / ( GIp)≤< > / 57. 5把相关数据代入得:S= 25. 6根据较粗略的计算准则选取,查文献1中- 358得:< S> = 2. 5< S( 3)轴的临界转速校核。
为简化计算,对受力进行近似转化,近似看成此轴只受均匀分布在轴上的载荷作用。根据文献4中P161公式得:
f= - 5ql 4 / ( 384EI)把查表所得及相关数据代入得:f max = 2. 23 mm根据文献3中P89式( 5- 23)得:
n 0 = 300/ f 1/ 2 = 6 352转/ min显然,电机转速n= 1 480转/ min远小于此转轴的临界转速,并符合刚性轴n≤( 0. 75~0. 8) n 0的要求。
通过以上校核计算,所设计的尺寸与条件均符合要求。
2. 6对破碎机转子部进行动平衡调试
对以上转轴的数据校验后,接着就对转子部整体部件进行动静平衡试验。根据力学公式F离= - F向= - m2r可知:在转子各部件尺寸不变情况下,离心力大小随转速的提高而成几何级平方倍数增长;而离心力大小又直接影响到转子各部件的机械性能,特别是转轴的挠度。在转轴高速运转情况下,离心力随偏心质量的位置而改变方向,从而对设备产生较大振动,加大对设备及地基的损害。为尽量降低离心力对设备的不利影响,安装转子前,对转子的动平衡调试必不可少。经过3次平衡试验及调整,在转速为1 480转/ min时,离心力F离控制在300 kgf以下,可满足使用要求。
3使用效果及效益
今年1月投入运行以来,其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改善。
( 1)生产能力从4~6 t/ h提高到8~10t/ h,可完全满足配入量5%以上的要求。
( 2)破碎后煤的粒度(≤1 mm)由85%~92%提高到90%~97% ,为提高焦炭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 3)采用双反击式破碎、改变锤头材质及采用复合式锤头后,其寿命由6 d提到12 d.这样,锤头备件消耗降低了50%.减少一半的检修次数,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改造后,无烟煤量由4%提高到5. 5%.
按年平均提高1. 5% ,全年用煤62×10 4 t计算,可多配无烟煤62×1. 5%= 0. 94×10 4 t。
煤价差按150元/ t计,可创效益141万元/ a.
另外,通过改造,节约备件及维修费用6万配无烟煤炼焦的试验研究及工业应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焦化厂高哲发公司焦化厂现有JN43-80型65孔焦炉一座,年产焦45×10 4 t.本厂炼焦所需烟煤全部从省外调入(约60×10 4 t/ a)。铁路运距长,区间费用高,入炉煤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1998年,配合煤成本为445元/ t,焦炭成本521. 65元/ t.比全国平均成本约高100元/ t.
从成本构成看,入炉煤成本占焦炭成本85. 31% ,而运价成本占入炉煤成本的36. 63% ,占焦炭成本的31. 24%.
为降低入炉煤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1997年开始,我们逐步开展了炼焦配无烟煤的试验研究。
1对无烟煤资源调查参阅相关的地质资料并深入实地抽样化验,本区域内无烟煤资源分布、性质作了详细调查分析。
( 1)高煤化度、高含碳量, V daf≤3. 5% ,H daf≤2. 0% ,为典型的01号无烟煤( GB5751 - 86) ,是烟煤中惰性物的理想替代物和高炭化的优质抗裂补强剂。
( 2)无烟煤在厂区周边资源丰富,运距短,成本低。1998年,烟煤与无烟煤价差约200元/ t,有代替部分烟煤入配炼焦,降低入炉煤成本的比价优势。
( 3)无烟煤配入炼焦过程中,本身不熔融、软化,仅提供拉裂和增碳作用。区域内无烟煤A d < 9. 0% , S t, d < 0. 60%.为工业配入而不增加入炉煤A d和S t, d提供了较好条件。
( 4)区域内无烟煤可磨性好,进厂时,< 1 mm占63. 3%,可有效降低制粉成本。
2试验研究
2. 1实验室研究
( 1)对进厂无烟煤和烟煤进行反射率测定,建立进厂煤质档案。分析后认为,本厂配合煤R- ran为0. 9%~1. 0%,可加入适量高惰性、高含碳无烟煤炼焦,控制R -ran在1. 1%~1. 20%范围,可满足冶金焦质量要求。
( 2)开展多批次20 kg小焦炉、铁箱试验,确定无烟煤炼焦*佳配比,找寻*佳工艺参数。见~3.
对、2冶金焦质量和筛分分析说明,配入3%~10%无烟煤,相应调整主体煤配比后,冶金焦质量M 30为74. 8%~76. 2%,M10为10. 43%~11. 82% ;冶金焦筛分,随无烟煤配比量增加, > 80 mm大块焦量明显上升,成焦率亦随无烟煤配比而增加。从S 1~S四个配比看, S 2~S 3配比的各项指标能满足冶金焦要求,特别是S 2、S3配比的焦块均匀,利于应用。
从结果看,相同配比时,无烟煤粒元/ a.这样,可实现效益147万元/ a,为我厂降低冶金焦成本提供了可靠保障。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