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技术应用>资讯内容

探索超微粉碎对丸剂质量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1-05-21 来源: 中国破碎机网 查看次数: 251 

核心提示:

  1仪器与试药

  111仪器 ZM型振动粉碎机;BFM2T6BI型翻滚式贝利粉碎机;FW2100型高速万能小型粉碎机;winner 3001激光粒度分析仪(济南微纳仪器有限公司);BY2 1000型荸荠式糖衣机;TG272Ⅱ型热风循环通用干燥箱。RCZ28A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LXJ2IIB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T2214型北京赛多利斯电子天平。

  112试药 枳实,白术,荷叶由湖南海川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鉴定室温俊达教授鉴定,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的未成熟果实。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h.的干燥叶。橙皮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号1107212200211,供含量测定用);辛弗林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编号07272200004,供含量测定用);乙腈为色谱纯;甲醇,乙醇,磷酸,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水为重蒸馏水。

  2方法与结果

  211样品制备

  21111枳术丸1号的制备按处方配比(白术:枳实=1:2)称取各药味,采用ZM型振动粉碎机粉碎成粗粉(60~80目),分别过筛(80目),药粉混匀备用。置烘箱60℃下烘烤8h.采用贝利粉碎机制备成超微粉,适量荷叶水煎液泛丸,70℃下真空干燥,灭菌即得,备用。

  粉碎参数:入磨粒度:药材粗粉(60~80目);入磨水分:小于7%;介质填充率:80%;料筒容积:112 L;粉碎温度:0~15℃;振动频率:910rmin -1,50 Hz;粉碎时间:8~10min;粉碎方式:混合药粉。

  21112枳术丸2号的制备 按处方配比(白术:枳实=1:2)称取各药味,采用振动粉碎机粉碎成粗粉(60~80目),分别过筛(80目),药粉混匀备用。适量荷叶水煎液泛丸,70℃下真空干燥,灭菌即得。

  212粒径分析 经Winner3001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枳术丸1号粉末粒径<75μm的累积达94122%,D50为2615μm;枳术丸2号粉末粒径<150μm的累积达95115%,D50为5015μm;结果表明1号样品符合《中药粉体工程学》对微粉化中药粒度的界定标准,

  213显微鉴别 分别取少量枳术丸1号,枳术丸2号研磨至均匀细粉,分别取粉末少许,加水合氯醛适量制片.

  214薄层鉴别

  建立了枳实,白术的薄层鉴别方法,枳术丸1号中主要有效成分斑点较2号更明显,清晰。

  21411白术的薄层鉴别 取枳术丸1号,2号粉末粉末各6g,分别加正己烷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3g同上法处理成为阳性对照溶液。再取同批次枳实药材2g同法处理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2乙酸乙酯(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电吹风吹干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相同条件下,阴性样品无干扰。

  21412枳实的薄层鉴别 分别取枳术丸1号,枳术丸2号各3g,研碎,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同批次白术药材2g,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另取枳实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辛弗林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试验,吸取上述5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三氯甲烷2丙酮2甲醇2浓氨试液(13:4:3:0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1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相同条件下,阴性样品无干扰。

  215分析方法的建立

  色谱条件色谱柱:依利特C18(HYPERSILBDS416mm×200mm,5μm);流动相:乙腈2水2甲醇2磷酸(21:7816:014:0101);流速:018mLmin -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λ=283nm;进样量10μL.在此条件下,样品中橙皮苷得到较好的分离且其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对照品保持一致。

  216橙皮苷对照品线性范围 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橙皮苷对照品1214mg,以甲醇溶解后定容至2 mL,摇匀。制成含橙皮苷612mgmL -1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1mL溶液至100mL量瓶中,甲醇定容到刻度,摇匀备用。精密吸取2,4,8,10,12,20μL的上述对照品溶液,测定峰面积,以橙皮苷的量为横坐标,橙皮苷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其回归方程为:Y=3142×10 5 X+4162×10 3,r= 019995.可见,橙皮苷在124~1240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17精密度试验 在测定条件下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每次10μL,测得橙皮苷峰面积的RSD为1165%(n=6)。

  218稳定性试验 精密量取枳术丸2号样品液1 mL在测定条件下于0,2,4,6,8,12h进行测定,进样量均为10μL,测得橙皮苷峰面积的RSD为1166%(n=6)。2号样品液中橙皮苷的含量在12h内基本稳定。

  219重复性试验 取枳术丸2号样品液共5份,分别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结果RSD为1187%.

2110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枳术丸2号样品0101g,共5份。分别准确加入橙皮苷对照品适量,按照2111项制备供试品溶液,按前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2111样品测定 采用桨状搅拌器法进行测定,精密称取枳术丸1号与2号各6g,置于溶出仪中,分别加250mL经脱气处理的重蒸馏水作为溶出介质,恒温3715℃,搅拌转速为100rmin -1,溶出时间为2h.分别在2,5,10,15,20,30,40,60min,2h时间点定量取样3mL,同时补充已预热的相同温度下等量的溶出介质。迅速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过0145μm滤膜。将上清液分别置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洗涤并定容至2mL离心管中,精密吸取1mL于100mL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所得液经0145μm滤膜过滤,滤液备用。按前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进样量为10μL. 211111溶出量的测定比较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制剂通则丸剂项下规定的水丸制剂溶散时限为1h,现设2h为测定终点。测得数据如下:枳术丸1号,枳术丸2号在2h时橙皮苷的溶出量分别为:(270168±0138)mgg -1与(121172±0112)mgg -1(n=6)。枳术丸1号在溶出时限内有效成分溶出量明显优于枳术丸2号。

  211112各时间点溶出率的测定 在前述色谱条件下已测得枳术丸1号,枳术丸2号橙皮苷实际含量分别为:279106mgg -1与171144mgg -1。其余各时间点测得的橙皮苷含量与此含量作比较,即得各时间点累计溶出百分率。

  2112Weibull分布曲线拟合

  2113溶出速率的比较:

  实际溶出数据与Weibull分布模型结论基本符合,将枳术丸1号与2号中橙皮苷的溶出参数比较,发现前者与后者溶出参数之间差异十分显着,采用两样本间均数t检验,两组样品在溶出50%,60%,70%,80%,90%时产生的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5),枳术丸1号所用溶出时间明显少于枳术丸2号。并且在溶出相同时限1h时前者溶出93198%而后者仅溶出63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5)。因此超微粉碎技术可以显着加快枳术丸中橙皮苷的体外溶出率,这与中药粉体学理论相符。

  3讨论

  311TLC鉴别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样品中均可检出辛弗林,苍术酮等成分;通过直观分析,枳术丸1号与枳术丸2号比较,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主要成分斑点更明显,清晰。

  312溶出结果表明:药材经超微粉碎后,细胞破壁率提高,大大增加了体表面积,使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溶出效率提高。

  丸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也是中成药中所占比例*大的剂型,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收载丸剂总数221个,占制剂总数的39%.在丸剂的制备工艺中粉碎工序非常关键。药材采用普通粉碎得到的细粉粒径分布宽,均一性差,而超微粉碎后粒径分布变窄,均一性显着提高。实践表明,超微粉碎技术不仅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保证了丸剂本身的质量。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马上注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