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企业专访>资讯内容

安徽省地矿局为新常态下地质工作把脉开方

发布日期:2016-04-25 来源: 中国破碎机网 查看次数: 264 

核心提示:  刚刚参加完安徽省地矿局 ;十三五地质工作研讨会代表们的心情,就如同四月合肥的天气一样,清新爽朗。来自局属二十家地勘单位的专家代表在研讨会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同为新常态下的地质工作;把脉开方,困扰安徽地矿局下一步地质工作发展的雾霭逐渐消散,前进的方向愈发明确。明确新常态下地勘行业现状;从2001~2011年,我国勘查从业人员人均货币工作量从约人均1万元增长至人均9.88万元。由于矿业形势不景

  刚刚参加完安徽省地矿局 ;十三五地质工作研讨会代表们的心情,就如同四月合肥的天气一样,清新爽朗。

  来自局属二十家地勘单位的专家代表在研讨会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同为新常态下的地质工作;把脉开方,困扰安徽地矿局下一步地质工作发展的雾霭逐渐消散,前进的方向愈发明确。

  明确新常态下地勘行业现状

  ;从2001~2011年,我国勘查从业人员人均货币工作量从约人均1万元增长至人均9.88万元。由于矿业形势不景气,2012年开始下降,2014年已降至8.12万元/人,预计2016年将跌至5万元以下。该局局长李从文通过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近年的相关数据指出,地勘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

  据安徽局总工储国正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局共发现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8处和一批中型矿床,使得安徽省铅锌资源量翻了一番,钨钼资源量分别增加了近14和70倍。与会代表坦言,在目前的形势下再去取得;十二五那样的找矿成果很难。

  储国正表示,下一步地质找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找矿空间缩小,可供投入的项目及找矿靶区少;勘查投入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中央财政聚焦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地方财政也将重点投入地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投入增长放缓等。

  ;矿业经济不景气直接导致社会资本投入商业性勘查项目减少,这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安徽局311队队长何世中在发言中说。311队一直以来吸收社会资本力度较大。

  与会代表也认为,矿业进入相对低谷并不意味着地勘行业也进入了低谷。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是刚性需求,在譬如地质服务等领域地质工作需求量甚至还会不断增加。

  ;油气、新能源等矿产勘查蓄势待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保护环境及环境治理的地质勘查工作需求将逐步增长;我省将继续落实‘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确保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与调控。这些都是大家认为的当前地质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重新定位,谋划改革调整

  地质工作是地勘单位的;看家本领,但这身;本领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并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这是一个现实而又长远的课题。

  李从文强调,;十三五期间,安徽局将坚持地质立局不动摇,并谋划地质工作战略转移,由重视资源勘查向环境勘查、资源勘查兼顾转变,由重视商业性地质工作向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并重转变。一类单位以拓展事业职能为主,二类单位兼顾地质服务和地质找矿。

  围绕地质工作改革调整,储国正说:;我们要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要在强化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增强地勘单位市场服务意识,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合理进行勘查开发和打造多元投资平台,构建新的格局上做足文章。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地质工作需求,发挥区位优势,调整主攻方向。老专家盛中烈在会上建言。

  安徽325地质队是省政府确定的一类事业单位。会上,该队队长汪冬生表示:;325队已经开始立足一类事业单位定位,主动投入到淮北矿山开采监测,塌陷区地灾治理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监测工作中去,对接地方政府需求。

  ;大家应该立足自身优势,做到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并加强团结协作以应对挑战。第二水文院院长马作明表示,地勘单位下一步发展应该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热烈的讨论中,该局关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的转型方向逐步清晰。

  完善地质工作管理运行体制机制

  2014年年底,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对各地勘单位分类进行确定。安徽局也逐步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来完善落实相关要求。

  分类确定后,安徽局各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会上,多位地勘单位负责人表示:;在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背景下,分类过后的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因素还制约着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研讨会提出了完善地质工作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即理顺局、集团公司、地勘单位、地勘企业的关系,并明确地质工作各环节的主体责任。局每年下达投资公司地质勘查目标任务,投资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立项论证、项目的日常管理,包括设计审查、跟踪管理、野外验收和成果验收。勘查工作由地勘单位承担。成果处置由投资公司提出意见,报局批准。针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矿业权的运作,局适时出台协调机制。

  有与会代表提出,该局要完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以投资集团公司为平台,每年从矿业权转让和矿业开发等获得的收益中提取3000万~5000万元,用于风险勘查和地质科研等地质工作;对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床,由投资集团公司提供专项资金进行详查和勘探工作,形成勘查开发反哺勘查的良性投入机制。

  该局副局长施申轶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在找矿前景好的地勘项目和自有矿业权上加大投入,重点实施市场效益好、国家急需紧缺矿种的勘查开发。

  有代表强调,新形势下还要完善科技人才引领机制,积极争取和参加国家及省内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开展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问题研究,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安徽省地调院院长战双庆和核勘总院院长邓舜喜建议,要进一步要加强资质建设,适应市场要求,提升已有资质级别,争取新的资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研讨会达成共识,该局;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改革调整,创新驱动,在新一轮地勘业转型布局中,率先突围。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
马上注册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