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调查发现,从1995年到2003年这8年间,1995年时的企业中规模*大的前20%企业,只有38.5%生存下来,另有61.5%的企业在2003年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生存下来的这38.5%中,只有22.9%的企业仍然居于园区规模*大的前20%之列,其他的大部分企业规模都缩小了,还有2.1%的企业进入中关村*小净资产企业的名单。
据我国2005年7月出版的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余万家企业死亡;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O咸平也下过这样的断言: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部分中国企业不能度过婴儿期便夭折了呢?
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做加法 做减法》一书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书中作者林惠春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商战的实践经验,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刻剖析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做久的根源。
从无数案例分析来看,很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都是在志得意满、豪气冲天时轰然倒塌!
“中国企业离500强还有多远”,“中国有哪些企业能进入500强”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热点。所以,在迅速做大做强的思想指导下,很多企业不停的扩张,其中有规模的扩张、有经营产品的扩张、有跨产业的扩张、有企业资产的扩张,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盲目“做加法”之路。
而综观世界,对于那些成熟的国际一流企业来说,做“长寿乌龟”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对他们来说,“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不求百强,只求百年”,不是争做500强,而是争活500年。
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将要或者正在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多元化经营----是馅饼?还是陷阱?如何判断?、企业发展“快与慢”这个度如何把握?……书中都一一进行了阐述。深入浅出、以点带面、清楚明了。
作者告诫大家:专注才能成功,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用减法的方式做加法,加减结合有的放矢。强调企业在战略决策中要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从而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发展目标。
企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