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化,乍一听是贬义。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单化并没有错,不但不应否定,还值得充分肯定。
举例说吧。湖南有家造纸企业,因经营无方,多年亏损。新老总上任后,发现职工作风散漫,上班下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没个标准。
真没标准吗?其实不是。办公室主任告诉老总,企业不但订有规章制度,而且非常详细。说着,抱出一堆管理条例。老总一看,好家伙,厚厚五大本,足有几斤重!
老总翻了翻说,这么复杂的东西,谁看,怎么记得住?于是,亲自主持制定了两项管理制度,一项叫做“四无”,一项叫做“五不走”。“四无”即车间必须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闲坐闲聊人员、无乱放成品半成品。“五不走”即工人下班必须做到:设备不擦净不走、材料不放整齐不走、工具不清点好不走、记录不填好不走、现场不清扫不走。
两项制度,一共九条,简单清楚,人人明白。
自此以后,工厂管理大有起色,人人都夸老总“英明”。
以上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简单化常常是解决问题的*佳方法。
由此联想到日常工作,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条条款款、规章制度,规范着大家的职业行为,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够认真执行,确实起了作用的呢?
啥原因?深究起来,固然与有令不行、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有关,但规章制度太庞杂太繁琐,人们根本记不住因而也实行不了,监督不了,是不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呢?
怎么办?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那就化繁为简,制定简单明了的几条,让人人都记得住也实行得了吧。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北京安贞医院,有位医学专家叫洪昭光,从医多年,开了一堂名为《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大众讲座,到各单位作报告时,反响非常强烈。洪教授讲些什么呢?可以说什么都讲,但主要讲的是他从医多年所看到听到的各种病案故事,离奇古怪,闻所未闻,颇受听众欢迎。
然而,听故事归听故事,故事听完,总该受些启迪,在思想上有所收益吧。
不一定。好几位同事告诉我,听洪教授的报告,听时很激动,觉得有启发,但那些故事呀道理呀,没几天全忘了。回头想想,这报告不等于白听了?
我说,不要紧的,向你介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简单化。
怎么简单化法?你只消把洪教授所讲的种种道理中*适合你、你*欠缺、因而也是你*应该做到的,来一个简单化,归纳成一条两条,记住,实行,这就齐了。比如,洪教授说,必须合理膳食,什么叫合理膳食?对你而言,记住一句话即可:饭吃八成饱。也就是说,今后你每顿饭哪怕是山珍海味,鲜美无比,但吃到八成饱时,你就要命令自已,喂,老兄,别只顾大快朵颐呀,再吃,对身体可就有害了!
只此一条,记下来,真实行,你将终身受益。
这就是简单化。
简单化的例子,还有不少。军人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一分钟就能唱完。宣传舆论战线的功能和职责是什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四句话一概括,既简单又明确。朱容基总理给会计学院题,只四个字,“不做假账”,真可谓一语中的,掷地有声!
为什么简单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呢?这是由人们日常认知和实践行为的简单化决定的。人的大脑,精妙无比,可以储存千千万万细微复杂的海量信息。但是我们日常行动所需要的,或者说我们的大脑平时所遵从的,却只是简单明白的几个甚至一两个指令。这就需要对复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概括提炼,将其简单化为一两个明白清楚、可以立即判断遵从的信息。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够将日常纷繁庞杂的现象和事物抽象化、简单化,概括成几句话或者几个字,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本领,列位不妨试试,确实有用得很。
企业新闻